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将呈现1918-193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求学的中国留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业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展示梁思成在建筑思想和具体实践中的创造性摸索,尝试揭示其中所涉及的建筑理论与建筑史学对于中国建筑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米兰圣沙弟乐圣母堂,梁思成,建筑历史作业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位于美国费城,是早期中国建筑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地方。宾大建筑教育认为设计研究是建筑师的重要技能,也是建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还强调建筑构造与建筑绘画的基本功训练,前者需要遵循各种建造原则,后者则影响学生对于形式、色彩和比例关系中的美学判断。
宾大学生宿舍过街楼拱门洞,杨廷宝,1925年
如何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学科与建筑职业体系,如何采用现代知识体系来梳理中国营造这一古老议题,是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和建筑学者所面临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使命。毕业于宾大的建筑学人在其中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他们影响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科发展的各个领域,也取得了学术方面的丰硕成果。
新教教堂,童寯,1928年全美大学生竞赛中获布扎设计协会一等奖作品
作为宾大归来学子中的代表,梁思成与同行者一道开启了中国建筑理论、建筑史学和建筑教育、建筑创作的发展历程。尤其在建筑史学领域,梁思成为中国营造学社实践了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学术道路,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奠定了传统建筑文化研究的学术基础。
部分展品: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左二:林徽因,右一:陈植
东北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1931年,前排右二:梁思成,前排右三:陈植,前排左二:童寯
大同善化寺普贤阁正立面,中国营造学社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